珠西战略引领 小微双创驱动
我市大力实施《珠三角规划纲要》,全力推进“九年大跨越”
富华重工生产车间。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
□ 江门日报记者 张雷
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累计投入47亿元,广东南车(现中车广东)获得“CRH6A型电力动车组制造许可证”,“江门造”首列城际动车组正式交付,铁科院西门子联合体、克诺尔等新的配套企业成功落户;
海信电子南方基地电视机、宽带、空调等项目已投产;
富华钢板弹簧制造项目已投产,新增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建设顺利;
新财富环保电镀基地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已经投入运营,累计引进入园企业达80家。
去年4月份,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《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》,列出了全省2015年“九年大跨越”重大项目目标表,我市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等4个项目上榜。一年过去了,我市4个重大项目均已取得了重要进展。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等4个重大项目的全力推进,只是我市实施《珠三角规划纲要》的一个缩影。去年以来,我市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江门的珠西战略策源地、主战场和增长极这一新定位、新使命,着力打造“三门”、建设“三心”,积极贯彻落实《江门市实施<珠三角规划纲要>实现“九年大跨越”工作方案》和省201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在实现“四年大发展”的基础上,全力推进“九年大跨越”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
推进珠西战略
“六市一区”评估江门居前
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,是我省的重大战略部署,作为珠西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,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寄予厚望,要求江门担当珠西战略的策源地、主战场和增长极。一年来,我市围绕珠西战略,出台实施“1+5”珠西行动计划,着力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要节点,在2015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评估中,我市名列前茅,位居珠西“六市一区”第三。
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,我市把投资超亿元项目全部列入督办项目,纳入“绿色通道”管理。2015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92个,年度完成投资140.48亿元,完工项目58个,年度完成投资85.38亿元,在建项目222个,年度完成投资476.15亿元。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8.5亿元,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11.4%,完成率连续三年超过100%,列入省“九年大跨越”的4个重大项目全部进展顺利。去年,我市还先后赴国内和欧洲先进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开展“敲门”招商、精准招商,成功引进富华工程装备制造、得润电子鹤山工业园、广东海亮铜业、地尔汉宇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、美心食品、百汇模具等投资超1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。
为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,我市瞄准打造五大产业集群(轨道交通、重卡和商用车、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、教育装备、大健康等产业集群),今年相继出台了推进工作方案,围绕“4+1”产业体系(装备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、精密制造和以北斗为重点的互联网应用产业),积极推进一批先进(装备)制造业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。采取“一企一策”的工作方式,重点扶持广东南车、富华重工、大长江、海信、中集五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。深入实施诚信企业绿卡计划,做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,实现“吹糠见米”,201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企业达38家。
狠抓创新驱动
小微双创广东标杆全国示范
去年5月31日,我市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,以第一名的成绩,跻身为首批全国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之一。一年来,我市紧盯打造“江门特色、广东标杆、全国示范、国际平台”的全国小微双创之都、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,敢“闯”会“创”,出台实施了“雏鹰计划”及“1+15”政策体系,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。
去年6月以来,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4.3万户,总数突破26万户,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8.3%、达393亿元;依托全省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,积极引入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,做法获得人民银行总行高度认可,认为“江门模式”可在全国推广;在全国首创制定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和名录库,目前入库的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达945家,并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;与《中国青年报》联袂打造“中国青创汇”小微双创平台,初步打响“中国青创汇”品牌。可以看到,小微双创已成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抓手。
除了小微双创之外,我市还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,狠抓创新驱动,构建了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,“1+6+N”协同发展创新格局。“珠西智谷”、“珠西创城”、“冈州创客”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,打造了以五邑大学为中心的“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”。去年,全社会R&D投入占GDP比重达2.0%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6家,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227亿元,增长17%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.48%;专利申请量、授权量分别达到9555件、6384件,同比增长14.5%、15.3%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、授权量分别达到2438件、508件,同比增长26.0%、65.5%。加快推进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,抓好超亿元重点技改项目,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。6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“机器换人”,工业技改投资在上年大幅增长112%的基础上增长130%。
促进区域协同
规划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
推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是《珠三角规划纲要》实施的核心内容之一,去年以来,我市深入实施对外“东联西拓”、对内“东提西进”的发展战略,继续深化与广佛都市圈、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的主动对接,取得了重要突破。
我市以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为先导,全力推动“交通大会战”,加快构建“一大枢纽、三大黄金通道、四大路网”(一大枢纽,即规划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;三大黄金通道,即佛开—开阳高速、深中江通道、沿海高速三大“东联西拓”通道;四大路网,即打造以深茂铁路和连接港珠澳大桥、深中江通道、中开高速为点线面结合的“大通道”路网,以江门大道为中心的东部联城高快速路网,以台开恩联城快速路为突破口的西部快速路网,内通外联的轨道交通和高速路网),江门大道北、江顺大桥、新台高速南延线建成通车,深茂铁路、广中江、江罗、中开、高恩高速以及台开快速路等项目加快建设,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完成初步规划定位。
在区域合作方面,我市承办了2015年粤澳合作联席会议、第14届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,粤港澳健康养老产业基地落户我市,江港澳区域合作也迈上新台阶。加强与深圳对接合作,实现“小手拉大手”。珠中江阳经济圈已联合召开10次区域紧密合作党政联席会议,签署合作协议67项。
此外,我市在全力推进“九年大跨越”中,还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。启动了公园城市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,去年全市民生投入202.8亿元,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%。推动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贫困人群统筹帮扶工作,去年全面实现贫困村基本脱贫。推进改革攻坚,助推行政服务提质增效,实行“三就”(收费就低不就高、办事就简不就繁、服务就近不就远),着力降门槛、降负担、提水平,让企业“进得来、活得下、管得住”,大力营造市场化、国际化、法治化营商环境,为《珠三角规划纲要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|